科索沃一日探遊
This post is written in Chinese. Please consider using Google Translate
自從上次從馬其頓進入科索沃未遂而被遣返以後,心中一直惦記着科索沃。前幾天我去塞爾維亞南部旅遊,藉着這個機會,順便去了一趟科索沃。提到科索沃,許多人會問「那裏安全嗎?」「還在打仗嗎?」。其實,科索沃戰爭已經過去16年了,絕大部分地方已經完全看不到戰爭的痕跡了,只有在當地人的心中纔能看到戰爭的傷痕。
「準國家」科索沃
不過,科索沃目前還不是一個被廣泛承認的獨立國家,因爲它在2008年纔從塞爾維亞獨立。由於是單方面宣佈獨立,塞爾維亞至今都認定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以俄羅斯、中國爲首的國家都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相反美國、西歐大部分國家則承認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電信業
由於這種狀況,科索沃只能算是一個「準國家」,因此許多狀況都十分獨特,譬如科索沃的電信業。科索沃有兩大電信運營商,分別是IPKO和Vala。IPKO是一個由斯洛文尼亞電信控股的運營商,其手機號碼和斯洛文尼亞一樣都是+386開頭的。Vala則由摩納哥電信管理,所以手機號碼開頭是摩納哥的國際區號+377。至於塞爾維亞的電信運營商,在科索沃的某些地區也是有信號的,尤其是在科索沃北部塞爾維亞族控制地區,那裏只有塞爾維亞電信纔有信號。其實科索沃是有自己的國際電話號碼的,範圍是+383,但是出於某些原因還沒有啓用。我在旅遊的時候,手機漫遊到了IPKO的網絡,於是收到了一條「歡迎來到斯洛文尼亞」的短信,漫遊費用也和斯洛文尼亞一樣。
地圖名稱
我在使用手機Google地圖的時候,發現地址名稱僅僅精確到城市的名字,而不是科索沃或塞爾維亞。iPhone照片和天氣更是連地名都不顯示。前不久Google爲了迴避菲律賓的抗議,把「黃巖島」的中文名移除了,卻又遭到中國的不滿。想想看這些公司還真是如履薄冰,地名這東西一不小心就會搞出政治爭議,最終損失的還是股東的利益。說到地理位置的名稱,不同語言真的是很不一樣,這其中雜糅了民族情感,稍不注意就會傷害到某個民族的感情。在列族紛爭的歐洲中部地帶,每個城市都有好幾個語言的名稱,譬如說「日內瓦」(拉丁語Geneva),法語是Genève,意大利語是Ginevra,德語是Genf。而「米蘭」(意大利語Milano),德語更是叫Mailand,聽起來就好像是日耳曼人的領土(日耳曼語-land)一樣。
德國馬克和歐元
科索沃的法定貨幣是歐元和塞爾維亞第納爾,但是只有塞族聚居區纔通行第納爾,其他地區通行歐元。值得一提的是,科索沃並不是歐元區國家,但卻單方面選擇了使用歐元爲流通貨幣。與科索沃類似的國家還有黑山,也是使用歐元的非歐盟國家。這種境況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爲在歐元區誕生之前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爾幹半島正處於戰亂頻仍之中,許多地區經濟崩潰。於是在聯合國的干預下,波黑、黑山和科索沃紛紛開始直接使用德國馬克作爲流通貨幣,或者發行與德國馬克可以一比一兌換貨幣。歐元區誕生以後,科索沃和黑山就隨即切換到了歐元,波黑則繼續發行「可兌換馬克」,匯率與歐元固定。
在我看來,作爲一個發展中的小國,主動放棄貨幣發行權是一件好事。貨幣政策是一個危險的工具,也是通往計劃經濟和奴役的大門,在沒有強大的約束力的情況下,十分容易被濫用,因而使國家經濟崩潰。在使用歐元的前提下,政府超發貨幣、國債的道德風險被約束了起來,公民的私人財富得以擁有保障。如果這個國家有發行貨幣的能力,政客很容易通過發行國債的方法揮霍財富,入不敷出,最後不得不把債務「貨幣化」,受損的是所有公民的個人財富。在沒有貨幣發行權的前提下,政府發債是必須要償還的,否則就只能違約破產,就像現在的希臘一樣。歐洲其他國家看到如今希臘的悲慘下場,都會對濫發國債有所忌憚。
普里什蒂納
科索沃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它首都普里什蒂納(Pristina)是一個正在大興土木中的城市。來到這裏有種回到中國的感覺,因爲四處都是建築工地,可以想象在幾年後重來普里什蒂納,街景一定會大不一樣。
普里什蒂納到處飄揚着阿爾巴尼亞國旗,簡直比科索沃本國國旗還多,還有不少美國國旗,由此可見阿爾巴尼亞和美國對科索沃強大的影響力。
普里什蒂納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有大量的清真寺、天主教堂和東正教堂,這也跟阿爾巴尼亞人的多元化的信仰有關。
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
從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開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相繼獨立,塞爾維亞也承認了它們的國家地位,惟獨科索沃例外。這是因爲其他獨立出來的國家在南斯拉夫時代就是加盟共和國,而科索沃一直就是塞爾維亞兩個省(科索沃省和梅托希亞省)。其實和蘇聯解體類似,波羅的海三國、外高加索三國、中亞五斯坦、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獨立都沒有被俄羅斯強力阻攔,惟獨車臣獨立被俄羅斯實施軍事打擊至今。
科索沃獨立更深層的原因其實是民族問題。在西巴爾幹地區,有幾大民族幾百年來恩恩怨怨,分別是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波斯尼亞族、阿爾巴尼亞族和馬其頓族。這幾大民族中,除了阿爾巴尼亞族以外都是斯拉夫人,語言相近,其中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波斯尼亞族語言幾乎一樣,只是因爲信仰不同而分成了不同的民族。塞爾維亞族信仰東正教,克羅地亞族信仰天主教,波斯尼亞族信仰伊斯蘭教。事實上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前,這幾個語言統稱爲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而解體後則分成了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和黑山語。對於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不同國家的語言學家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爲它是南斯拉夫不同方言的共同體,也有人認爲它是泛南斯拉夫主義的政治產物,硬是把不同語言糅合在一起。有趣的是,維基百科的不同語言版本中,既有塞爾維亞語維基百科、克羅地亞語維基百科、波斯尼亞語維基百科,又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維基百科。儘管懂一種語言就能互相能看懂,但許多條目的政治立場卻是截然相反的,譬如波黑戰爭,不同語言的維基百科的觀點都偏向自己的民族,惟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維基百科比較中立。
馬其頓族信仰的也是東正教,但是其實語言和保加利亞是一樣的,和塞爾維亞語有一些距離。阿爾巴尼亞族信仰比較複雜,各種教徒都有,但是其阿爾巴尼亞族的民族認同感要高於宗教認同感。
科索沃「自古以來」居住的是哪個民族,各族有各族的說法,可謂衆說紛紜,但其宗旨都是偏向本族的。但是在科索沃獨立之前,阿爾巴尼亞族(簡稱阿族)的人口已經佔到了接近90%,而塞爾維亞族(簡稱塞族)人口只有不到8%,而且主要聚居在北部地區。科索沃的阿族人主要都是穆斯林,因此與東正教的塞族加劇了衝突。因爲科索沃問題,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兩國常常發生摩擦。阿爾巴尼亞指控塞爾維亞歧視壓迫科索沃的阿族人,而塞爾維亞則說阿爾巴尼亞鼓吹分裂,包藏禍心,妄圖重建「大阿爾巴尼亞」。
我從塞爾維亞坐大巴去科索沃時,終點站是格拉查尼察(Gracanica),位於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南部10公里處。格拉查尼察是一個塞族聚居區,街上飄揚着的全部都是塞爾維亞國旗,還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修道院(Monastery Gracanica)。我去的時候局勢還不錯,但是就在兩年前,這裏還有塞族軍隊保護。我從格拉查尼察坐出租車回普里什蒂納的時候遇到一個科索沃警察,她是塞族人。她得知我是從塞爾維亞來的,而且專程來看格拉查尼察修道院,高興地說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試探性地問她科索沃是不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她說:「很遺憾,不是,但是我們非常希望是。」我不知道她所謂的「我們」指的是科索沃的塞族人,還是她希望所有的科索沃人都願意加入塞爾維亞。
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歷是我在普里什蒂納的民俗博物館時遇到的。由於博物館沒什麼人參觀,講解員見到我非常熱情地免費給我講解,看完以後還讓我坐下休息聊天。作爲阿族人,他義正嚴詞地向我控訴了科索沃戰爭期間塞族的暴行。他告訴我說他能從戰爭中活下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對如今科索沃獨立感到十分欣慰,因爲他說在獨立之前,塞爾維亞一直對科索沃的阿族人採取歧視和同化政策,譬如以前是沒有講阿爾巴尼亞語的學校的,學生都被迫學習塞爾維亞語,只有私塾纔教授阿爾巴尼亞語,而且被政府打壓。我告訴他我去過阿爾巴尼亞的很多地方以後,他簡直喜出望外,彷彿阿爾巴尼亞纔是他的祖國一樣。科索沃阿族人還對美國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市中心大街上都有一尊比爾・克林頓的雕像,附近還有複製的自由女神像。我問講解員爲什麼會這樣,他告訴我美國是科索沃的解放者,是科索沃人民的大救星,要不是有美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至今也不能獨立,就像俄羅斯車臣共和國一樣(想想看美國只敢譴責俄羅斯,不敢像對塞爾維亞一樣轟炸)。
進入科索沃
以下是技術性內容。
科索沃有三個(或四個)陸上鄰國,分別是黑山、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以及塞爾維亞。從不同的方向進出科索沃,入境規定是不同的,作爲外國人一定要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讓塞爾維亞或者科索沃給個罰款、遣返、驅逐出境甚至永久拒絕入境。首先,科索沃在很多國家沒有使館,所以要單獨去科索沃申請簽證還比較麻煩,不過好在科索沃給持有多次往返申根簽證或者申根國居留證的人提供15天的免簽入境,相信拿中國護照去科索沃的人都是這麼去的。
直接入境
科索沃複雜的入境政策值得一提。去科索沃要麼坐飛機,要麼陸路入境(內陸國沒有海路)。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有一個機場,飛往歐洲各地的飛機還不少,而且有easyJet這樣的廉價航空的航線,所以坐飛機去不失爲一種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如果要從陸路入境的話,黑山、阿爾巴尼亞、馬其頓這三國都是承認科索沃獨立的,所以從這三個方向進出科索沃,也和飛機一樣沒有什麼問題。在巴爾幹國家最常見的交通方式是公共汽車,但是也有火車。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到普里什蒂納之間每天都有火車運行。
以上這幾種方式入境科索沃經過的是科索沃的邊境控制,惟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必須還是以這幾種方式離境,而不能直接去塞爾維亞。而且以後如果再去塞爾維亞本土的話,可能被罰款(小概率)或者拒絕入境(極小概率)。這是因爲按照塞爾維亞的法律,「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科索沃控制的邊境口岸進入「科索沃省」算是非法入境塞爾維亞。爲什麼說被罰是小概率事件呢?因爲護照上的科索沃入境章不一定會被塞爾維亞邊境官員發現,尤其是護照上入境章比較多的情況下。況且,入境科索沃的時候還可以要求不要給蓋入境章,如果邊境官員同意了,那麼塞爾維亞就不可能知道你來過科索沃了。蓋不蓋章是沒關係的,因爲就算不蓋章,你的護照也登記到他們的電腦系統裏面去了,出境的時候會查到。
從塞爾維亞入境
如果是從塞爾維亞入境,一定要經過正確的檢查點(口岸)。科索沃北部是塞爾維亞實際控制區,被塞爾維亞認爲是本土,之間沒有檢查點。只要不是自駕,都不會走錯檢查點。另外塞爾維亞因爲不承認科索沃,所以不認爲有「邊境」和「口岸」,而只有檢查點。如果是坐大巴,一般來說會從三個檢查點入境,分別是Merdare、伊巴爾河,以及Mucibaba。我是從塞爾維亞東南部城市尼什(Niš)坐大巴,經過Merdare檢查點進入的科索沃,離開是從普里什蒂納,坐大巴從伊巴爾河檢查點回到的塞爾維亞新帕紮爾(Novi Pazar)。
值得注意的是,從塞爾維亞入境科索沃必須回到塞爾維亞。如果進入科索沃以後從其他口岸或者飛機離境,科索沃邊境官員不會阻攔你,但是以後就別想再去塞爾維亞了。這又是因爲「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科索沃控制的口岸離開屬於非法離境,塞爾維亞邊境控制沒有記錄,也就是說塞爾維亞只有你的入境記錄,而沒有出境記錄,你到底是走了還是滯留不歸塞爾維亞是不知道的。一言以蔽之,從塞爾維亞入就要從塞爾維亞出,不從塞爾維亞入就不能從塞爾維亞出。從塞爾維亞入境科索沃並返回塞爾維亞是惟一完全合法的入境方式(既符合塞爾維亞法律又符合科索沃法律)。
從北科索沃入境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還有一種非常規的進入科索沃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不會留下任何科索沃入境記錄的。科索沃北部至今還有一部分塞爾維亞控制區,稱爲北科索沃(Severno Kosovo)。北科索沃是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時,拒絕獨立的一部分塞族控制區,迄今爲止還被塞爾維亞控制,因此北科索沃和塞爾維亞其他部分之間沒有任何檢查點。北科索沃的首府是米特羅維察(Mitrovica),這個城市中心穿過的是伊巴爾河(Ibar),但是河的南北兩岸分別被阿族和塞族控制,因此一直以來是對峙衝突的前線。伊巴爾河上有三座大橋,其中最出名的一座是伊巴爾河新橋,位於城市正中央。這座橋過去雖然發生過不少衝突,但是目前來說是安全的,遊客可以自由地跨過橋到另一邊。橋上沒有任何檢查點,而且從塞爾維亞到米特羅維察北部之間也沒有任何邊境控制,也就是說從塞爾維亞可以暢通無阻地來科索沃。這種方式進入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的角度看也是合法的,但是由於沒有經過科索沃檢查點,科索沃出入境系統中是沒有記錄的,所以如果要從科索沃其他口岸出境,可能會遇到阻攔,所以保險起見還是要返回塞爾維亞。如果是反方向(從科索沃去塞爾維亞),那麼從塞爾維亞出境會遇到問題。
從塞爾維亞的克拉列沃(Kraljevo)有火車到米特羅維察北部的Zvecan,這列火車本來是可以到米特羅維察,並最終抵達普里什蒂納旁邊的Kosovo Polje的,但是2008年科索沃獨立以後只開到Zvecan。
其他目的地
這次我來科索沃僅僅去了普里什蒂納和週邊的格拉查尼察修道院,連過夜都沒有。科索沃還有其他值得去的地方,值得下次再來探索。首先是科索沃西南部的古城普里茲倫(Prizren),它是曾經的塞爾維亞王國的首都。其次,北部都市米特羅維察被阿族和塞族分別控制,越過伊巴爾河大橋絕對是一種獨特的體驗。靠近黑山的西部城市佩奇(Peja)有世界文化遺產的修道院和奧斯曼土耳其的遺蹟。要想細細品味科索沃,只能下次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