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的自我實現——聽陸向謙講創業
This post is written in Chinese. Please consider using Google Translate
前天選課的時候,偶然看見一個叫做「創業創新與領導力」的課程,正好在星期六晚上,於是就選了。今天晚上在主樓報告廳上了這個課,感覺遠遠超出我的預期。在進入課堂簽到時,發現有兩份不同的簽到本,一個是爲選課的清華學生,另一個是微博上報名的,看來是開放式的課程。上課前老師還強調了所有人必須使用微博與老師互動,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這個課的內容是「陸向謙領導力論壇」的一部分,老師叫陸向謙,每個星期請一個業界成功的創業者來交流,以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第一節課是陸向謙老師親自與大家交流,從提問開始,討論成功的創業者的素質,課堂氣氛十分熱烈,這在清華是不多見的。大多數清華的課堂都是死氣沉沉的,老師一個人講,下面學生渾渾噩噩,而這麼好的課堂氣氛體現了老師非凡的功力。
課堂的最初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問你的理想是什麼。我站起來回答說,我的理想是創立一個像Google這樣的公司。老師從這個問題引開,提出了創業的核心觀點:「大成功必須有非常規的自我實現」,即「顛覆性創新」。與之相對的是「微創新」,騰訊這樣的公司經常提出這個概念。但對於個人創業者來說,微創新是很難成功的,因爲你在走一條熟悉的道路,這條道路上大公司已經有了相當強的積累,它可以很輕易超過你。個人創業者的微創新實際上是爲大公司當了探路者,當你發現這條路可行的時候,大公司會立刻趕上來,情況好的話會提出收購,更多時候是直接利用自身優勢把創業者碾壓致死。而顛覆性創新是大公司不能做、不敢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就像PC業務之於IBM,智能手機之於諾基亞,數碼相機之於柯達,在線視頻之於好萊塢。大公司面對顛覆性創新,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於是就在困境中被創業者趕超。
其實顛覆性創新、非常規的自我實現本質都是差異化競爭,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別人的劣勢競爭。這就是不走尋常路的好處,你面對的是一片沒有競爭者的藍海。陸向謙老師還講述了自己個人的經歷,文革時期在上小學,當時大家都在搞政治運動,惟獨他喜歡看書,不斷學習。在文革時期這麼做可以說是異類,甚至有被敵視迫害的風險,而他卻堅持自己看書的興趣,積累了很多的知識。1978年恢復高考以後,他就輕易擊敗了競爭對手,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在外人看來,這是陸向謙老師的遠見卓識,預測到知識在後來政治風向變動後會發揮重大作用,真的是這樣嘛?簡直是胡扯,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有這種遠見!完全是因爲他當時出於個人興趣,喜歡讀書,就像比爾蓋茨上中學時半夜爬出去玩大型計算機,喬布斯輟學後旁聽字體排印設計課程,僅僅是處於興趣,追隨自己的內心而已,並沒有預料到後來的機會。
陸向謙老師進入清華大學以後,學了機械專業。其實本來自己喜歡的機電結合的方向,但是由於自己的工作分配原因,他放棄了自己興趣,於是這幾年便過得很無趣。80年代初期,他覺得去去美國留學,這在當時是十分少見,不向現在這麼火,因此沒有什麼競爭,順利進入了美國西北大學學習工學。本着一顆立志報國的心到美國以後,他纔發現中國缺的不是工業,不是工程師,而是有遠見的管理者。於是他就到Kellogg學院旁聽工商管理學的課程。當時在中國大家崇尚的是數理化,而不是現在人人都想去學金融管理。他選擇工商管理學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但也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機會。正巧當年摩托羅拉籌劃進入中國,想找一個熟悉中國的人,由於他是中國大陸過去留學的極少數人之一,又懂工商管理,於是就被摩托羅拉找到了,開始幫助摩托羅拉進入中國。在當時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他這一個本科生,怎麼會被摩托羅拉這種國際大公司器重。但是他畢業回到中國和高層官員交往以後纔發現,中國官員的思想是多麼封閉保守,他總是被質問「你到底是在幫助資本家騙我們,還是在幫助我們騙資本家?」當年的中國人很少有認識到貿易是雙贏的,而不是互相欺騙。因此他又回到美國,在伯克利加州大學讀了金融學博士,此後又到香港任教。陸向謙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爲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尋常,不去走擠着千軍萬馬的獨木橋,而是另闢蹊徑,追隨自己內心,做別人不敢做的事,走別人不敢走的路。
當然,高回報的選擇往往是高風險的,而願意承擔高風險的畢竟是少數人,這是由一種基因決定,經常被稱爲「創業者基因」,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陸向謙老師向我們講,他發現女兒從小就喜歡游泳,而且具有非同一般的游泳天賦,就讓女兒追隨自己的興趣發展。在她上中學的時候就進入了美國國家青年游泳隊,於是在高二的時候就申請斯坦福大學被錄取了。他的女兒畢業的時候,考慮找工作,被他推薦Pinterest這個公司,雖然不大,但卻潛力無限,而不是選擇一個已經發展相當成熟了的大公司。
後來談到中國的問題,爲什麼中國人少有成功的創業者?中國人不聰明嗎,不勤奮嗎?完全不是,而是中國人普遍價值觀單一,大家總喜歡追隨別人,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善於規避風險,而不是爲了收益承擔風險。中國人有很強的趨同效應,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正是所謂古人的智慧「不敢爲天下先」。
我認爲這本質上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對自由的漠視,中國古代思想總是在儒家的等級制和佛家的平等主義之間鬥爭徘徊,自由主義是沒有生存土壤的,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太大改觀。創新者與創業者需要自由的空氣纔能生存,否則會因爲打破常規而被壓制,這種常規可能是利益上的,道德上的,或者價值觀上的。當今社會平等總是被當作議題討論,充斥着反腐敗、反官僚、反國家壟斷等論調,對平等的追求超過對自由的追求。而自由(機會平等)和平等(結果平等)在某種意義上是矛盾的,所以有了左翼和右翼之分,前者追求平等,後者追求自由。中國的專制制度正在走向解體,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迎來平等和民主的盛世,但自由的春天卻不知何時纔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