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行(一)灣區
This post is written in Chinese. Please consider using Google Translate
上個月下旬我去了美國,先後去了舊金山灣區和紐約市。此行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其中最大的收穫便是讓我對美國有了真實的瞭解。從前對美國的印象大多都是來自書本、雜誌、網絡甚至電影等媒體,以及他人的一些道聽途說,而這次的感受是真切的。只可惜短短大半個月的時間能讓我體會的相當有限,我決不能說對美國已經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就連我待的兩個地方——灣區和紐約都有巨大的差異,更不必說更大範圍美國廣袤的國土了。我從抵達美國的那一刻就開始觀察,思考中國與美國的不同,而許多都與我想想中的大相徑庭。
灣區
我從北京出發,坐了長達十一個小時的飛機,在加上入境檢查的煎熬,終於抵達了舊金山機場。舊金山機場在舊金山市區東南,飛機跑道是一片填海的陸地。當地時間早上八點降落之前,在飛機上看到下面的風景十分漂亮,尤其是灣內平靜的海水和延伸到海上的機場跑道,美得令人陶醉。看到遠方從海邊延伸到山上範圍龐大的建築,令我不得不讚歎人類文明的偉大。
以前經常聽說「灣區」,與舊金山、硅谷好像頗有聯繫,卻又搞不清楚。來到灣區以後我纔知道,所謂「灣區(Bay Area)」,全名是「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包括了舊金山市、半島、南灣、東灣和北灣五個部分。
從地圖上看,舊金山在灣區的正中央,東面是灣內,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金門海峽,跨越金門海峽的是著名的金門大橋,連接舊金山與北灣地區。灣區內有三大城市,分別是舊金山、聖荷西(San Jose)、奧克蘭(Oakland)。舊金山又叫「三藩市」,或者「聖弗朗西斯科」,日文也稱「桑港」,在灣區有時會被稱爲「The city」,可謂是灣區的核心地帶。灣區最早正是以舊金山爲中心發展起來的。
聖荷西也叫「聖荷賽」,是南灣最大的城市,也是最靠近硅谷的城市。其中「Jose」發音爲/hoʊˈzeɪ/,大概是西班牙語,因此被音譯爲「荷賽」或「荷西」。加利福尼亞州本來是墨西哥的領土,屬於西班牙殖民地,1850年左右纔併入美國,因此許多地名都有西班牙語的烙印。尤其是各種San、Santa開頭的地名,都是當年西班牙傳教士的名字,其中San是陽性,是男傳教士的名字(San Francisco, San Jose, San Mateo),Santa是陰性,是女傳教士的名字(Santa Clara, Santa Monica, Santa Barbara)。
奧克蘭也叫「屋侖」,是粵語對Oakland的音譯。由於灣區的較早的中國移民都是廣東籍的勞工,因此這邊許多地名最早都是按照粵語音譯的,但後來隨着大陸和臺灣講國語的移民增多,又有了國語的翻譯,例如對San Jose的翻譯「聖荷西」是粵語,「聖荷賽」是國語;對Sacramento的翻譯「沙加緬度」是粵語,「薩克拉門托」是國語;對Richmond的翻譯「列治文」是粵語,「里士滿」是國語。
除了這三大城市以外,灣區還有大量的小城市和城鎮,而且都已經連在了一起,沒有明顯的邊界了。像東灣從最北部的里士滿,向南與伯克利(Berkeley)、奧克蘭、海沃德(Hayward)、費利蒙(Fremont),一直到聖荷賽,全部連在了一起。舊金山向南經半島,與硅谷、聖荷賽也連在了一起。但是每個城市都有鬧市區,被稱爲Downtown,但除了Downtown以外,街上可能會難見人影,都是一棟一棟的房子,屬於私人領地。
伯克利
我在伯克利待了十天左右,幾乎此行的一半時間都在伯克利,因此對伯克利可能是相對最熟悉的了。伯克利的全稱是The City of Berkeley,意思說算是城市了。但以中國城市的標準來看,伯克利既沒有高樓大廈,又沒有寬闊的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Downtown區域只有差不多一條街,連中國的縣城都比不上,怎麼好意思叫城市呢?這正是我感受到的美國與中國的第一個最大的不同,美國不僅有紐約、洛杉磯、芝加哥這樣的大都會,也有大量像伯克利這樣的小城市。這是美國地廣人稀的一個真實寫照,中國與美國大小差不多,人口卻有差不多5倍,而城市人口密度則不止5倍,因爲中國地圖上看起來雖然不小,卻有不少高原、高山、草原、沙漠,真正適合人居住的地方還沒有美國大。在中國小城市意味着落後,意味着髒亂差,但伯克利卻是十分發達的,街上道路乾淨整齊,這樣的城市是在國內無法見到的。
伯克利這個城市的靈魂在於伯克利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這個11萬人的小城市,有接近2萬人都是這個大學及其研究所的僱員,加上學校的2萬左右的學生,可以說這個城市的一半人都是伯克利大學的。而大學週邊的各種商店、飯館、咖啡廳也都是爲學校的這些人服務的,因此可謂是伯克利大學驅動了整個伯克利城市的發展。這與中國大多數城市人口自然的聚集不同,美國的許多城市都是靠某個僱主或某個行業發展起來的,例如美國西北角的城市西雅圖,本身是個不大的城市,但這個城市誕生了兩個大款——波音和微軟,因此西雅圖的經濟就飛速地發展了起來。當幾年前波音試圖搬離西雅圖時,造成了當地人巨大的恐慌。曾經輝煌的汽車城底特律、鋼鐵城匹茲堡,在整個行業衰落以後,可以看到是多麼荒涼破敗。而如今的灣區靠着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經濟飛速發展,一家一家公司開辦,一個一個城市都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誰知如果將來這個行業在美國衰落了,現在繁華的灣區將會是怎樣的一片光景呢?不過對於伯克利來說,只要伯克利加州大學不倒,伯克利就會永葆活力。
伯克利真正的Downtown只要幾個街區那麼小,沿着Shattuck Avenue,以伯克利惟一的兩棟高樓大廈爲中心,向南北各三五個街區,就差不多是伯克利繁華地帶的全部了。平時哪怕是白天,也只有在這個區域能在街上看到不少行人和鱗次櫛比的商鋪,其他街道幾乎都人跡罕至了。另一個例外是伯克利大學校園裏面和週邊,平時也能看到不少人。這對初來乍到的中國人來說真的有些不太習慣,因爲在國內已經習慣了摩肩接踵的人群,在這裏會總覺的少了點什麼。
Downtown Berkeley地鐵站
伯克利加州大學
伯克利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又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簡稱伯克利加大、伯克利大學。其實我非常不認同「分校」這個叫法,因爲各個加州大學彼此都是獨立的,沒有總校分校之說。一般來說伯克利大學被簡稱爲UC Berkeley,對熟悉的人也比較通用的簡稱是Cal。這是因爲伯克利加州大學是第一所加州大學,最早就叫做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所以簡稱Cal。
伯克利大學是全世界最好的公立大學,名聲在外,更多的我就不必說了。但正因爲它是公立大學,也就是說它的錢許多都是來自加州政府的撥款,來自納稅人的腰包,因此其硬件設施不能與美國的頂尖私立大學比肩(如哈佛、耶魯、斯坦福),想想美國政府都快破產了。而且由於它是公立大學,它對本地人的學費要便宜許多,例如據說在伯克利大學的本科生平均一年要花35000到40000美元,包括了學費、食宿和其他費用,而如果在私立的大學,可能僅僅學費就是這個數目。拿了本地納稅人的錢肯定要爲本地人辦事,伯克利大學的政策在加州居民申請上有不少傾斜,因此也讓它成了國外留學生最難申請的大學之一。
伯克利大學座落在伯克利東部,依山而建,整個校園高低起伏。校園的主體部分我感覺和北京大學的大小相當,但由於建在山上,總校園的一頭走到另一頭顯得比較遠。但如果把東面的山算上,伯克利大學就相當大了,不少實驗室都建在了東面陡峭的山上,包括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學校的正中央是一座高塔,名叫薩瑟塔(Sather Tower),爬上薩瑟塔可以一覽整個校園的風景。從體育館的後面徒步爬上山,大約走上四十分鐘,到勞倫斯科學大廳旁的一塊空地上,向西望去可以看見整個伯克利,包括了大學校園到西邊的海岸,甚至還能看到遠方的金門大橋和舊金山。
伯克利校園薩瑟門外
薩瑟塔上俯瞰伯克利校園
伯克利山上可以看到整個伯克利
斯坦福大學
灣區的兩所頂尖大學,說了伯克利,不能不說斯坦福。斯坦福(Stanford)校園在帕羅奧圖(Palo Alto)的西南邊,處於硅谷的核心地帶。斯坦福大學校園十分廣大,而且在一大片平地上,與伯克利依山而建頗有不同。斯坦福校園內的建築風格都是西班牙式的,樹木也有熱帶風格,校園中央是一個宏偉的教堂,東側有著名的胡佛塔。
斯坦福校園與胡佛塔
斯坦福內西班牙風格建築
斯坦福和傳說中的一樣,真的是上至教授,下至本科生,人人都在創業。東北邊的帕羅奧圖聚集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創業公司。校園西邊就是著名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硅谷風險投資的聚居地,著名的紅杉資本、KPCB都在這條路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普遍的企業家精神與學校的支持,不計其數的創業公司都在此雲集,斯坦福的學生和教授們是這個創業大軍的主力。
斯坦福商學院教授兼Redroom.com創始人&CEO
由於硅谷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公司的聖地,這邊還有一個風氣就是人人都在學CS(Computer Science),不管是其他工程學科,還是商科,乃至人文學科的學生都在爭先恐後地學着CS。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硅谷科技企業飛速發展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及其旺盛,因此不斷提高了從業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斯坦福和伯克利兩所學校的學生是硅谷企業人才的重要來源。
斯坦福和伯克利兩所學校雖然都在灣區,可是距離卻有好幾十公里,而相互競爭可謂恩怨已久。伯克利的吉祥物是熊,是因爲伯克利體育隊的名稱是California Golden Bears,而斯坦福的吉祥物則是樹,其體育隊Stanford Cardinal的標誌是一棵樹貫穿一個鮮紅的S。兩所大學在體育賽場上針鋒相對,在學術上也相互競爭,決不讓步。因此互相調侃稱爲了兩所大學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伯克利每年都有一個「砍樹日」,而斯坦福也有相應的燒熊玩具、用劍刺熊玩具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