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阿塞拜疆之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波斯语:تبریز, Tabriz)是我乘火車從土耳其進入伊朗的第一個城市,位於伊朗西北部,是東阿塞拜疆省首府。我的伊朗之行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後來一路去了馬什哈德、亞茲德、設拉子、伊斯法罕,最終抵達首都德黑蘭。
伊朗西北部有一個叫做「阿塞拜疆」的地區,包括了東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阿爾達比勒省及贊詹省的一部分。阿塞拜疆省北邊還有一個叫阿塞拜疆的國家,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屬於外高加索三國之一(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這種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和相鄰另一個國家同名的現象並非罕見,譬如美國新墨西哥州和毗鄰的墨西哥,英國的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希臘馬其頓地區和馬其頓共和國,蘇聯的卡雷利亞芬蘭共和國和芬蘭。這大多是因爲歷史上某個地區現在分屬一大一小兩國,小國直接用了這個名字,而大國則把這個名字來命名它的一個省份。
阿塞拜疆(Azerbaijan)這個名字起源於一個波斯帝國的貴族阿特羅巴特斯(Aτρoπάτης),曾經效忠於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阿特羅帕特尼王國,大致位於今天伊朗阿塞拜疆的東部,一直延伸到裏海沿岸。後來阿特羅帕特尼王國被安息帝國滅亡,而王國故地的名字一直保留了下來,到現代波斯語中變成了「阿塞拜疆」(آذربایجان, Āzarbāijān)。然而有趣的是,伊朗北方的阿塞拜疆國的命名是晚於伊朗阿塞拜疆地區的,而這個阿塞拜疆和古代的阿特羅帕特尼王國的領土重疊部分相當少。這是因爲在俄羅斯波斯戰爭之前,高加索山的裏海部分處於波斯薩菲王朝的統治之下,整個地區被稱爲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北部被俄羅斯帝國吞併以後,繼續沿用阿塞拜疆這個名字,直到後來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伊朗阿塞拜疆在二戰以後還被蘇聯扶持的阿塞拜疆獨立共和國佔領過,大不里士被定爲首都,後來與伊朗再度合併。
阿塞拜疆族在伊朗是一大民族,佔人口的四分之一之多,並且許多人都爲高權重,譬如當今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因此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中很少有分離主義者,大部分人的伊朗的認同感要高於對阿塞拜疆的認同感。雖然兩國的阿塞拜疆族都是什葉派穆斯林,但是阿塞拜疆國人深受蘇聯無神論影響,多數都是世俗主義者,而伊朗的阿塞拜疆族則相當保守。阿塞拜疆語是突厥語族的語言,和土耳其語非常相似,因此兩國關係密切,而夾在中間的亞美尼亞跟兩國關係都非常惡劣,一邊指責土耳其侵佔「西亞美尼亞」,製造亞美尼亞大屠殺,另一邊與阿塞拜疆有領土糾紛。
爲了遊覽大不里士及其週邊,我事先請了一位導遊。儘管抵達大不里士的火車晚點了七個小時,我還是在火車站如期見到了他。他帶我去砍多萬的路上解答了我好多關於伊朗的非常多的問題,看得出他是一個學識非常淵博的人。當然,事後我纔知到他是《孤獨星球》上被重點推薦的Nasser Khan。Nasser是阿塞拜疆族,母語爲波斯語和阿塞拜疆語,同時通曉英語和德語,而且在德國住過。我向他確認了伊朗的種種傳言,譬如情侶之間不能接觸。他說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又不是塔利班,你會在伊朗到處看到情侶手拉手一起。和他聊天得知,在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曾經是一個非常世俗的國度,各種宗教都被允許,女人有選舉權、上街不必戴頭巾,德黑蘭曾是中東最發達城市,伊朗航空的航線遍佈五大洲。對於伊朗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傳說中的夢幻時代。
由於火車晚點加上本身就時間安排不當,我在大不里士只來得及去看了砍多萬。砍多萬和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地貌十分相似,都有許多洞穴,只是砍多萬更加原生態一些。
大不里士西北邊一百多公里就是焦勒法(Jolfa),阿拉斯河對岸就是阿塞拜疆的納希切萬飛地,名叫朱爾法(Culfa)。事實上這裏以前屬於一城,是亞美尼亞人聚居的地方。在伊朗這一側,還有亞美尼亞人的遺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聖斯蒂芬修道院(Saint Stepanos Monastery)。而在阿塞拜疆一側,由於領土糾紛和戰爭問題,亞美尼亞人的遺蹟已經被盡數摧毀,甚至尋找亞美尼亞人遺蹟的行爲會導致被逮捕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