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er、Parisian、Milanese和Baghdadi
大概在7年前,我轉載過一篇文章,叫做Chinese? No!。當年看來這篇文章頭頭是道,現在再看覺得真是年少無知,於是今日決定寫篇文章來辯明。
表示民族的後綴
在英文中,用來表示某類人或者某個民族的詞,大概有這幾類:
- 以
-an
和-ian
結尾。例如:American, Australian, German, Italian, Korean, Russian, Tibetan. - 以
-ese
結尾。例如:Chinese, Japanese, Lebanese, Portuguese, Vietnamese. - 以
-i
結尾。例如:Azerbaijani, Iraqi, Israeli, Pakistani. - 以
-man
結尾。例如:Englishman, Frenchman, Irishman, Scotsman. - 非構成詞,只表示族羣。例如:Arab, Finn, Jew, Mongol, Scot, Swede, Turk.
- 非構成詞,既表示族羣又表示語言。例如:Basque, Czech, Greek, Thai.
有心人容易發現,世界上那麼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名稱的構詞並不是隨機的,而有一些相關性。譬如第一類詞大多是歐洲國家,第二類詞以東亞國家爲主,第三類則主要是中東國家,而第四類則是圍繞在英國週邊。有人據此推斷出如此命名是有褒貶之分的,大概結論是-an
和-ian
的國家比較高貴,-ese
的國家低人一等,-i
的國家則混亂不堪。這種推斷可以說完全是本末倒置,因爲英國人使用哪個詞綴命名並非是根據刻板印象,而是借入的詞來源不同所致。與其說英國人是根據刻板印象對民族命名,倒不如說是反映了如此推斷的人自身的刻板印象,就像最初日本人並不覺得「支那」是對中國的貶低,反而中國人自己這麼覺得。
-man
四類構成詞中,最容易懂的是第四類-man
,因爲「man」在英語中就是「人」的意思。英語中「man」是一個日耳曼語來源的詞彙,對應了德語「Mann」、荷蘭語「man」、瑞典語「man」,它們的共同詞源是原始日耳曼語,甚至原始印歐語。用-man
作爲後綴來表示民族是再直接不過了。但恰恰也就是太直接了,所以任何文盲都能理解,以至於英國上層不喜歡它。要知道英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王室貴族的通用語言是法語。對於英國的普通人而言,世界僅僅是大不列顛島,最遠再加上愛爾蘭和法國,世界其餘的地方的人叫什麼跟我無關。
-an
和-ian
對於講法語的上流社會來說,世界可不僅僅是大不列顛。英語-an
和-ian
分別來自於法語-ain
和-ien
,兩者又分別來源於拉丁語-ānus
和-iānus
。-iānus
是-ius
和-ānus
的縮合,所以本質都是-ānus
。
-ānus
在拉丁語中是最常見的表示「相關關係」的主格、單數、陽性後綴(拉丁語有形容詞六個格、兩個數、三個性,因此有36種形態)。譬如「rōmānus」的意思是「羅馬的」。順便一提,在許多古羅馬的遺蹟中經常可以看到「SPQR」的銘文。「SPQR」是「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縮寫,即羅馬帝國的官方名稱。
由於上層英國人講法語,所以英國人對歐洲大陸的認知都來自於法國,借用法語的詞彙也就自然而然,於是-an
和-ian
成了英語最常用的用於對民族命名的後綴。有一個規律是,如果一個國家名稱是以-ia
結尾,那麼其民族的名稱一般都是以-ian
結尾。這是因爲-ia
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拉丁語後綴,幾乎拉丁語中所有國家名稱的後綴都是-ia
,所以英語傾向於使用同一類後綴。
-ese
英語後綴-ese
來自於拉丁語-ēnsis
,經由古法語-eis
借入。拉丁語-ēnsis
的意思是「屬於某地」,對應現代法語中的-ais
,意大利語中的-ese
,西班牙語中的-ês
,葡萄牙語中的-ês
。這個詞綴在羅曼語族的語言中用來表示族名很常見,譬如西班牙語「inglés」「francés」「holandés」,法語「Anglais」「Français」「Portugais」。
東亞民族爲什麼大多都是以-ese
結尾呢?其原因是最早航行到達東亞的是葡萄牙人。首先葡萄牙人是先有的地理概念,後來纔接觸到當地族羣,於是葡萄牙人就對當地族羣根據其地理位置命名。葡萄牙語最常用的對民族命名的後綴是-ês
,傳入英語後就被翻譯爲了-ese
。
-i
用-i
這個詞綴命名的民族全部集中在中亞和中東,這是因爲-i
來自於阿拉伯語後綴ـِيّ (-iyy)
,意思是「與之相關的」。英語中的這些詞彙大概是直接從阿拉伯語或受阿拉伯語影響的當地語言直接借入。但是並不是中東的所有民族都以-i
結尾,譬如「Assyrian」「Arabian」「Armenian」「Persian」「Syrian」,這些民族的共同特徵是都是來自文明古國,因此可能在羅馬帝國時期就被命名了。而-i
結尾的國家,則大多是新興的民族國家,譬如各種斯坦(-stan
)。-stan
來自於波斯語ـستان (-estān)
,用於表示某個族羣的土地,與日耳曼語中-land
意義相似(England, Scotland, Deutschland, Nederland)。
值得一提的是各個種斯坦國另外加上阿塞拜疆,民族名稱除了加-i
以外,還可以逆構詞。
國名 | -i | 逆構詞 |
Azerbaijan (阿塞拜疆) | Azerbaijani | Azeri |
Afghanistan (阿富汗斯坦) | Afghanistani | Afghan |
Kazakhstan (哈薩克斯坦) | Kazakhstani | Kazakh |
Kyrgyzstan (吉爾吉斯斯坦) | Kyrgyzstani | Kyrgyz |
Pakistan (巴基斯坦) | Pakistani | Paki |
Tajikistan (塔吉克斯坦) | Tajikistani | Tajik |
Turkmenistan (土庫曼斯坦) | Turkmenistani | Turkmen |
Uzbekistan (烏茲別克斯坦) | Uzbekistani | Uzbek |
這兩者是有微妙的差別的,譬如Tajik
和Tajikistani
,前者傾向於的是塔吉克族,後者傾向於來自塔吉克斯坦的人,並不一定是塔吉克族。另外,Kazakh(哈薩克人)和Cossack(哥薩克人)是同源詞,兩者並不是完全同一的民族。注意巴勒斯坦(Palestine)不是-stan
,這個詞來自於拉丁語「Palaestīna」。
非構成詞
前幾類構成詞的詞根都是國名或地名,在此基礎上構成了「在此居住的人」這樣的結構。另一種相反的結構式,先有了族羣名,然後根據族羣名構成了「某族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現代英語中,直接按照族名稱呼一個人是不常見的現象,已經算是老式用法了,甚至成爲了禁忌。例如一般在提及「蒙古人」的時候,不常用「Mongols」這個詞,而會用「Mongolian People」,提及「土耳其人」的時候,不常用「Turks」這個詞,而會用「Turkish People」。尤其是猶太人,「Jews」是一種不太友善的說法,更加政治正確的說法是「Jewish People」。這種貶低僅限於只表示族羣的詞(上述第五類),不包含既可以表示族羣又可以表示語言的詞(上述第六類)。
有意思的是,由於這種形式的存在,甚至出現了故意貶低的逆構詞,譬如對日本人的貶稱「Jap」,對英國人的貶稱「Brit」,對南亞人的貶稱「Paki」。
-ish
除了上述後綴,英語還有一個只表示語言,而不表示族羣名稱的後綴-ish
。譬如「Irish」「Polish」「Spanish」「Turkish」,用來稱呼族羣時,必須分別用「Irishmen」「Polish People」「Spaniards」「Turkish People」。
表示城市居民
-an
、-ian
、-ese
、-i
都可以表示居於某個地方的居民。其中以-ese
結尾的最多,譬如「Genovese」「Milanese」「Viennese」「Faroese」「Nepalese」,這些地區大多在羅馬帝國境內。以-an
和-ian
結尾的城市居民相對較少,譬如「Parisian」「Chicagoan」「Genevan」,大多也是深受羅馬帝國文化影響的地域。而以-i
結尾的則不必懷疑在中東,譬如「Baghdadi」「Tehrani」。
還有一個十分常見的後綴-er
,也表示某地的居民,譬如「New Yorker」「 Londoner」「 Dubliner」「Berliner」「Zuricher」。-er
是一個日耳曼語後綴,在英語和德語中非常常見,所以這些城市都是在日耳曼文化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