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晶體管」與「電晶體」

電子科技革命以降,大量新科技詞彙再次涌入中文。值得慶倖的是,中國仍然保留了其「能意譯則不音譯」的優秀傳統,沒有像日本一樣大量依賴片假名音譯,更不像越南一樣不翻譯而直接引入拼寫。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中國大陸和臺灣政治、文化、科技領域數十年的分裂,兩邊都各自建立了一套基本術語的翻譯體系,並且兩者相互不兼容。這種狀况一直到今天纔開始慢慢改善,然而嫌隙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抹平的,更無法奢望中文翻譯的統一了。

由於OpenCC項目需要,我花了數月,終於整理出了一套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用詞差異(大量參考了維基百科)。這套用詞差異包括了IT類詞彙、人名地名和其他常用詞彙。值得强調的是,這僅僅是嚴格意義上詞彙的差異,不包括簡繁差異和異體字差異。爲了簡明起見,我統一用OpenCC標準的繁體描述。我已經將不少詞彙整理到了 https://github.com/BYVoid/OpenCC/blob/master/data/tw/tw-it.txt,左右兩列分別是大陸常用詞和臺灣常用詞。

本來我計劃寫一篇大而全的文章,對數百個詞彙進行一一辨析解說,但後來一想不如化整爲零,一個一個詞地精細比較,這樣相信可以質量更高,也加快了寫作和發佈。作爲第一篇,我就先從產生詞彙差異的一個「始作俑者」——電子術語開始吧。

#1 晶體管 電晶體 二極管 二極體 三極管 三極體 晶閘管 閘流體 場效應管 場效電晶體

在電子元器件的翻譯中,大陸一律翻譯爲「XX管」,臺灣一律翻譯爲「XX體」。我曾經學習電子的時候,不理解「二極管」的「管」爲何物,因爲這是違背直覺的,我從來沒有在二極管中看到類似於「管道」的東西,而相應臺灣的譯名「二極體」就好理解不少。

二極體的英文是Diode,電晶體是Transistor,從名字上看都和「管」沒什麼關係,大陸爲什麼關係爲「管」呢?這要從「真空管(Vacuum Tube)」說起,「真空管」(又叫「電子管」)是名副其實的「管(Tube)」,而且它是電晶體在發明之前主要的電子元器件,最早的計算機就是用真空管搭建的。可以想像,電晶體發明之後,大陸沿用「電子管」的「管」作爲基礎翻譯了「晶體管」。

從辭源的角度來說,英文transistor一詞是transfer + resistor的縮寫,即「轉移電阻」,來自1948年的貝爾實驗室。儘管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嚴格直接意譯爲「轉移電阻」,我還是認爲「電晶體」相較於「晶體管」更爲少產生誤解,因此支持臺灣的這一組翻譯。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