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投機是有益的

說到投機,許多人想到的就是罪惡的資本主義世界裏貪婪的商人形象,最容易與經濟泡沫、金融海嘯聯繫起來,直觀上感覺投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許多人認爲投機就是參與一場賭博或者騙局,少數人暴富而多數人破產,所有投機者都試圖通過不勞而獲暴富,而損失讓別人承擔,因此堪稱是資本主義罪惡性的集中體現。共產主義國家都禁止任何投機行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曾經就有「投機倒把罪」,一直到1997年纔廢除。

投機和投資

如果投機(Speculation)被認爲是有害的,那麼投資(Investment)呢?

許多人出於無知或者故意把這兩者混淆,其實投機和投資是根本不同的行爲,動機、方法、效果完全不同。投資是把一些資源(一筆錢或者一些時間)投入到某個項目,在未來的較長時間內持續不斷地獲取收益,如基礎設施建設、學習某項知識技能、購買房地產、股票。而投機就是在市場上買賣,以較低的價格買進並預期以較高的價格賣出,譬如買賣黃金、債券、期貨、房地產、股票,甚至古董、藝術品。很顯然黃金、古董這些物品不是自己生出錢來的,只能靠它自身價格增值獲取收益,如果沒有出讓其所有權就沒有收益,相比之下修建的橋樑、公路、學習獲得的技能即使不出讓其所有權,也能不斷獲取收益。 從英文字面上可以看出來,投機的英文是speculate,speculate的本意是「思索」、「推測」,故投機的重點在於「預期」,而投資的重點是「投入」。

之所以投資和投機容易被混淆,是因爲有些買賣行爲兼具投資和投機的可能,譬如房地產和股票。簡單來講,投資房地產的目標在於收取房租,因爲房租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不斷地獲得,同理投資股票獲得的是公司利潤分紅的權利。而投機房地產或者股票和投機其他物品沒有區別,只是希望在較低價格買入而在較高價格拋出,靠其自身價格增值來獲取收益。

市場的效率

投資對個人和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的好處顯而易見,而投機是不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爲呢?

投機的目的是爲了獲取超額收益,也就是超過市場整體平均的收益。完美的市場是達到均衡狀態的市場,所有賣方都能將出售的商品以均衡價格賣出,而所有買方都能將需求的商品以均衡價格買入,價格完美地由供求決定。在這樣的市場上投機收益的期望就是市場平均的收益,這樣的市場被稱爲有效市場(Efficient Market)。有效市場是市場的最佳形態,買賣雙方的利益均達到了最大化,資源配置達到了帕累托最優。

有效市場有三個基本假設:

  1. 市場將立即反應新的信息,並調整至新的價位。
  2. 信息的出現是完全隨機的。
  3. 市場參與者數目衆多,而且總是理性地追求最大利潤。

這三個條件的假設十分強,在現實世界中完全滿足條件的有效市場是不存在的。但部分滿足有效市場假設的市場或許是存在的,因此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有效市場的度量。

弱有效市場

市場信息是公開的,而且充分反映了全部的交易行爲。目前商品的價格已經完全反映了過去的各種市場信息。在弱有效市場下,通過商品價格和交易的歷史信息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技術分析是無效的)。

半強有效市場

商品的價格已經完全反映了商品相關的公開信息,譬如股票價格完全反映了公司的公開財報,以及宏觀經濟形勢、政治局勢。在半強有效市場下,通過基本分析試圖預測價格是不可能的。

強有效市場

商品的價格已經反映了全部的信息,包括未公開的信息,如公司機密、領導層決策。在強有效市場下,即使有內幕消息也無法獲得超額利益。

投機對社會的益處

投機行爲之所以能進行,是因爲市場沒有達到有效的狀態,理性的投機可以幫助市場變得更加有效。投機講究的是低買高賣,這樣會使得價格趨於均衡。譬如說,一種典型的投機是不同市場之間的套利(Arbitrage),有些商品由於流動性不足,會在不同的市場之間產生差價,在價格較低的市場買進並在價格較高市場賣出的過程可以賺取大量利潤。與此同時,市場之間的價格會趨於平衡,調節了商品的過剩和短缺,優化了資源配置。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通過長途販運在不同市場之間的套利是一種被禁止的投機倒把行爲。因爲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價值等同於勞動生產(而不是效用交換),長途販運並沒有生產,因此對社會無用,所賺的錢是從剝削得來的。但這種看法很快就遭到了質疑,國際貿易也是一種長途販運,難道也是違法的嘛?如果是的話那還怎麼對外開放。

投機對社會的主要貢獻在於調劑時間和空間上的餘缺,幫助資源進行更加優化的配置。但是投機可能會失敗,譬如在一個價格較低的市場買入了商品以後到另一個市場卻發現價格變得更低了,那麼就沒有帶來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對投機者也有響應的懲罰。投機的另一個作用在於揭示商品未來的價格,譬如股票的價格事實上是人們對這個公司未來盈利的預期,事實上將許多消息都反映在了價格中,所以股市可以作爲經濟的「晴雨表」。

內幕交易對社會的益處

內幕交易指的是利用內幕消息進行的投機交易。譬如在一個政策出臺前夕,政府官員利用這個消息提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因爲他幾乎完全可以確定消息公開以後商品的價格的走勢,如果漲的話就提前買進,如果跌的話就提前賣出,這樣就可以穩賺不賠。有接觸到內幕消息的人還有公司高管、證券從業者、媒體記者、私人秘書等等。

內幕交易是一種很不公平的行爲,因此被多數人所憎恨,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都禁止內幕交易,具體措施是禁止證券從業者以個人身份買賣證券、對有內幕交易可能的交易者進行額外調查監管等等。但事實上儘管有嚴厲的法律制裁,內幕交易還是層出不窮,而且監管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成本,不得不讓人重新考慮是否有禁止內部交易的必要。

學術界對內幕交易的研究主要有兩種理論,分別是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和市場理論(Market Theory)。由於股票市場的存在,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了分離,因此公司股東和公司管理者之間產生了潛在的利益衝突。內幕交易代理理論的支持者認爲內幕交易可以作爲公司管理者的一種報酬,從而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活動,提升公司價值。給高管的內幕交易的機會相當於給他額外的激勵,這種激勵比薪酬更有效率。而反對者認爲無法避免非決策人員利用內幕消息的機會,譬如秘書、打字員等。內幕交易市場理論支持者認爲內幕交易可以加速信息的流通,使得價格能夠更快收斂到新的均衡點。譬如一支股票目前的價格是100元,如果一個內幕消息公開會漲到110元,這說明了110元是當前市場對股票的正確定價,如果允許內幕交易會使價格更快趨於正確定價,既能反映尚未公開的消息,又能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反對者認爲這只對內部人有好處,使外部人信心受損而不願參與交易。

現實世界中,許多股票的價格變動趨勢在內幕消息公開前後差不多是一致的,這正反映了內幕交易的存在——因爲消息公佈之前價格就已經反映了這則消息要公佈了。公開允許內幕交易以後,市場的非強有效性的時段會縮短,因而有效性會大大提升,達到強有效市場。

非理性的投機

投機並不總是對社會有益的,因爲有非理性的投機行爲的存在。什麼是非理性的投機行爲呢?最常見的是羊群效應,跟風買賣,你買我買大家一起買,至於爲什麼要買並不清楚,只是「感覺」價格在未來會漲。由於交易的主體(直接或間接)是人,人總是容易被情緒控制,人們傾向於過度自信、厭惡損失,於是容易產生各種不理性的決策。行爲金融學專門研究人們非理性的投機行爲。

非理性泡沫理論認爲泡沫總是由非理性的投機引起的,許多人買賣之前並不做任何分析(或者進行無效分析,譬如分析彩票走勢),只是靠自己的信念支撐,許多時候會把市場的噪音當成有效信息來買賣,這些人被稱爲噪音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容易形成羊群效應,通過正反饋交易策略使得市場不斷偏離均衡狀態,直至泡沫崩潰。非理性的投機者還容易被操縱和利用,惡意機構可以通過散佈虛假消息、製造羊群效應等手段使這些人入彀,從而在泡沫破裂中獲利。

總而言之,投機並不是零和遊戲,它幫助了市場的運轉,優化了資源配置,創造了大量財富。理性分析下的投機是對個體和市場整體都有益(至少無害)的。投機無傷道德,更不是犯罪。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