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二)硅谷与旧金山
硅谷
我在美国待的一半时间都在湾区,但真正在硅谷只有两三天。硅谷又叫矽谷,英文是「Silicon Valley」,翻译的差别主要在于化学元素名称的问题。硅谷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高纯度硅的提纯企业,后来则成了电子产业的代名词,而现在则是电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产业的圣地。传统意义上的硅谷指的是南湾的三个城市的范围,包括圣荷赛(San Jose)、圣克拉拉(Santa Clara)和森尼韦尔(Sunnyvale),Intel、Apple、Cisco、AMD、Nvidia、Yahoo、HP、eBay等这些公司都聚集在这里。而现在,硅谷还包含了稍往北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帕罗奥图(Palo Alto)、门罗帕克(Menlo Park)以及红木城(Redwood City),乃至一直到旧金山。
整个硅谷都沿着101公路,延绵几十公里,这与中国的各种高科技园区有很大的不同。像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是一个不大的区域,而硅谷却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跨越了好几个城市的范围。硅谷几乎没有任何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园区(Campus)。一个园区可能只是一个街区,几栋房子,也可能大到半个城市。
我在硅谷由于交通不便,仅仅参观了Google和Facebook两家公司,加上旧金山的Twitter也就三家,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Google园区座落在山景城,面积相当大,甚至都不能说「座落」,因为据说Google的地产差不多占了整个山景城的快一小半,差不多是硅谷最大的地主(除了斯坦福)。
我去了Google的两栋楼,每栋楼都差不多是两三层,园区内随处可以看到Google免费自行车。Google还崇尚狗文化,允许(甚至欢迎)员工带狗上班,有专门安置和遛狗的地方,但是Google不欢迎猫和其他的宠物,很有意思。在园区内还看到了许多的新奇的健身设备,例如单人游泳池,只能容纳一个人,水流是自动控制的,永远不用担心游到边界。Google园区内有很大的停车场,因为几乎每个员工都开汽车上班,毕竟湾区还是相对地广人稀,许多人住得距离公司比较远。但是如果某个员工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Google会免费给这个员工提供一辆电动力的汽车,并有免费充电。Google园区相当开放,大部分地方都是对任何人开放的,因此看到了不少游客,大部分是亚裔(中国人、韩国人、越南人、印度人)。
Facebook园区在门罗帕克,原先是SUN公司的园区。Facebook本身是在帕罗奥图,但公司发展太快,所以搬到了门罗帕克新的园区。Facebook可谓是近年来硅谷光芒最耀眼的公司,10亿用户规模、有史以来融资最多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股价暴跌却仍极具吸引力、年轻的CEO扎克伯格、电影社交网络、黑客精神……百闻不如一见。Facebook门前的路叫做「黑客路」,靠近海边,它是一个封闭的园区,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
Facebook的办公室极具创意,所有墙都是员工的涂鸦作品,没有一面是单调无聊的,例如经典的「到此一游」:
有些墙的涂鸦简直是艺术作品:
还有这个楼梯间的立体涂鸦,只有在上面从一个角度才能看到Facebook的标志。
我中午在Facebook餐厅吃了午饭,Facebook有两个大餐厅和几个小餐厅,饭菜的内容和员工一样相当国际化,而且每顿饭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免费的。我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了,导致一直到晚上都不饿,这可以反映出Facebook的餐厅太好吃了。Facebook在硅谷的公司中给员工的待遇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不仅有很高的薪酬、股票,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已经超越了Google的水平,堪称世界第一。借此Facebook招揽到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工程师,其中华裔相当不少。
除了硅谷的Google和Facebook,我还去了Twitter。Twitter的办公室在旧金山,传统意义上其实并不属于硅谷,但现在不少公司都选择了旧金山。这是因为毕竟硅谷是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并不适合喜欢热闹的年轻人的生活,但科技公司的平均年龄普遍却都很低,而湾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就是旧金山了。所以许多公司在湾区创业的时候硅谷不再是一个惟一的选择了,旧金山尽管成本高一点,却能吸引到年轻人,何乐而不为呢?Twitter就在旧金山市政厅附近的一栋大楼中,靠近地铁站。Twitter和Facebook、Google一样都提供了优质的免费三餐。这其实还是应该感谢Google,因为在Google之前几乎没有IT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餐食,而Google之后的公司大都提供了,而且还相当好。
Twitter的办公室环境与Facebook和Google一样,都是「大网吧」的风格,员工一个一个挨着坐在一个很大的开放式空间中。这与传统的IT企业的办公室风格有很大的区别,像微软、甲骨文这类公司,每个员工都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可以安静地工作,避免打扰。而这些「大网吧」式的办公室环境恰恰是完全相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相互「打扰」,避免分割造成的沟通不畅。孰优孰劣?这应该是见仁见智吧。
旧金山
旧金山是湾区惟一的大都市,是仅有的可以看见高楼大厦、有密集的人口、发达的公共交通的地方。旧金山比起圣荷塞并不是湾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却绝对是湾区的文化中心。旧金山是湾区最早开发的城市,也是各种媒体、影视上曝光最多的城市,还是中国人听起来最熟悉的城市。不仅在中国人的耳中,在美国人的眼里旧金山也是一个知名地方。首先让人想起来的是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两年之内使旧金山从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变成了二十万人的大城市。后来旧金山还成了美国同性恋游行运动的发源地,为早期的同性恋者争取了平等对待的权利。电子科技革命以后,硅谷以及旧金山湾区更是成了创业的圣地,至今还是创新的源泉所在。
唐人街
唐人街又叫华埠或中国城。中国人去美国当然不能不看看唐人街,在异域呆久了,走进唐人街看到熟悉的景色给人一种回到中国的错觉——不仅仅是中文招牌,还有中国闹市特有的纷乱与秩序。旧金山的唐人街传说中是美国唐人街中最漂亮的,而其他城市的大多都脏乱差。
旧金山有近30%的华裔人口,大多数是讲粤语的早期移民,因此中文在旧金山相当常见,不限于唐人街。在旧金山的公交车上,可以看到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三种说明文字,同时还能听到粤语的报站。BART(湾区轨道交通系统)站内也能拿到中文的乘车说明。我在旧金山金门公园的时候还见到了一位不会讲英语,只会讲粤语的老太太,她只会说一句英语:「I can't speak English」可见不懂英语在旧金山生活下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除了唐人街,旧金山还有日本街,不过日本街现在日裔人口已经不多,只剩下几个日本超市和日本餐馆,许多还是韩国人开的。之所以这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日本宣战以后,日本街遭到了爱国主义者的严重破坏,许多日裔纷纷逃离,战后也没有回归;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十年日本向美国移民逐渐减少,美国日裔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日裔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最近二十年来向美国移民不断增加。因此唐人街长盛不衰,甚至不断扩大。
高楼大厦
湾区是几乎没有高楼大厦的,硅谷所有公司的园区大多都是一大片区域,平均两三层楼。只有旧金山有一些高楼大厦,还集中在唐人街东边接近海边的金融区。其实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旧金山湾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上,不适合建高楼大厦。1906年旧金山就因为大地震使得整个旧金山城市沦为废墟,也正因此才使得湾区其他城市有了逐步发展。不过据科学家预测旧金山湾区在未来30年内还会有一场大地震,烈度可能不亚于1906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交通
美国是一个几乎人人有车的国家,在广大的西部更是这样。不像中国铁路的迅猛发展,美国的铁路系统在不断衰退。这在五十年前是完全不同的,近五十年来随着飞机和汽车的兴起,美国的铁路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湾区的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很发达,跟大型中心城市比起来差不少。在湾区,有三套公共交通系统,分别是MUNI、BART和Caltrain,MUNI是旧金山城市内的公交系统,BART是湾区城市之间的地铁交通,主要通车范围是旧金山和东湾,而Caltrain也是湾区城市间的交通,连接了旧金山和圣荷塞之间的半岛地区。在中国大城市住习惯了的人到湾区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因为感受到了什么叫没有车寸步难行的生活。
风景
旧金山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金门大桥了。金门大桥于1937年4月完工,跨越联接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南接旧金山的北端,北接北湾马林县。金门大桥建成时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悬索桥,因此一直是旧金山的地标。
金门公园是城市中央的一片面积巨大的绿地,占地大约4平方公里,成标准的长方形,东西距离长,南北距离短。金门公园大到不是一天能转遍的,公园里面可谓包罗万象。
金门大桥和金门海峡中的「金门」都是对英文「Golden Gate」的直接翻译,得名于金门海峡。虽然金门海峡这个名字早就有了,但是现在想想还真的很有意思,因为旧金山湾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港口,中国每年大量向美国出口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在旧金山湾的奥克兰港内卸货,因此每天都可以看到万吨巨轮往来穿越金门海峡。中美两国的自由贸易为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正是对「金门」最好的诠释。
旧金山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当属渔人码头,其中以39号码头为最著名。我在渔人码头吃了酵母面包、海鲜浓汤与大螃蟹,这三道菜是去渔人码头不能不吃的,尤其是大螃蟹,既便宜又好吃,中国国内是吃不到的。